第三百七十三章 粮船返台(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原谅。”

    嘴里说话躬身作揖,徐淑媛被他的诚恳话语弄得芳心鹿撞,既感害羞又有几分得意,一时倒忘记询问吴清武功师承,过了半晌用蚊语声音嗫嚅道:“吴相公,淑媛没有怪你,只是,只是——”

    她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解释,脑海忽地浮现唐末诗人张籍的诗句,当下也是轻声吟道:“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吴相公,实在对不起。”

    这句诗是张籍喻意明志,婉拒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招揽,诗意浅显明白,吴清自诩文武双全如何不懂,听语意知道徐淑媛竟已有了意中人,如同一盆凉水兜头浇下浑身凉了半截,一时按捺不住,跨步上前高声问道:“是哪个,到底是哪个?!”

    徐淑媛见他面目扭曲神色狰狞,浑不似平时的温文尔雅模样,微感害怕伸手紧紧抓住佩在腰间的游龙剑,轻声道:“吴相公,你——”

    吴清的目光落在游龙剑上,见剑式古朴知是不凡,瞧徐淑媛爱惜模样想必是情郎赠送,妨火中烧刚想出言讥讽上几句,陡地见到剑柄护手雕刻“游龙”金质篆字,脑海轰隆隆一阵大响,呆立原地作声不得。

    吴清想要改换门庭卖身投靠新主子施世轩,当然把施世轩的性格爱好全都了解得一清二楚,知道有一柄随身佩剑是施琅提督亲手赠送,心爱无比从不离身,如今竟会佩戴在徐淑媛腰间,两人亲密关系可想而知。

    吴清脑袋轰隆隆作响,电闪雷鸣间忽地明白施世轩为何会下古怪密令,吩咐潜伏间谍暗中保护徐家不得出事,原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眼前的清丽少女。

    一时间吴清百感交集,英俊面孔忽青忽白变幻不定,良久俯身向徐淑媛长长一揖,哑着嗓子道:“吴清无礼冒犯,徐姑娘得罪莫怪,吴清这就告退,祝徐姑娘心愿得谐,百年好合大富大贵!”

    一口气说完吴清转身大踏步离去,再也不敢回头向徐淑媛瞧上一眼,双手握拳指甲死死掐入肉内,虽然疼痛却是兀自不觉。

    徐淑媛被吴清的语无伦次说得莫名其妙,想要追赶过去问个明白却又觉得不妥,忽地听到街上行人爆发震耳欲聋的欢呼,吓了一跳扭头望去,见人潮汹涌一窝蜂奔向东宁府码头,人人神色都是激动异常,手舞足蹈形若癫狂。

    徐淑媛心头微怔,忙伸手拦住名行人问道:“大哥,跑这么快干吗?”

    那行人跑得气喘吁吁,被人突然拦住正想发怒,见是名宜喜宜嗔的娇俏少女,气恼登时丢到九霄云外,讨好笑道:“姑娘不晓得?朝廷派往琉球买粮的粮船顺利返台,正在东宁府码头忙着卸粮,有了粮食日后大伙儿都不用再饿肚子。”

    听到粮食危机顺利解决徐淑媛也是兴高采烈,满腹情绪都被瞬间抛到九宵云外,不再理会古里古怪的吴清,跟着人潮一口气奔到东宁府码头。

    果见六艘高大粮船泊在码头,蚂蚁般密密麻麻的卸货工人在全副武装官兵严密监视下,扛着沉重粮袋顺着踏板缓步走上码头,堆在广场矗成小山。

    似是为了让围观百姓放心,一名青衫官员当众揭开粮船盖布,露出满甲板白花花的大米,整个码头仿佛成了粮食的世界,看得围观百姓兴高采烈,欢呼不已。

    徐淑媛见状也不禁喜笑颜开。虽然徐家准备充分不受粮食危机影响,但徐大姑娘心地善良,瞧见流离失所的饥民情不自禁感到难受,眼下大批粮食运回东宁府码头,疯涨粮价马上就会应声下跌,遭受洪灾无衣无食的流民乞丐都可以得到救济,粮食危机解除明郑上下都能重新过上舒心日子。

    想到这里徐淑媛就开心不已,柳叶眉笑成弯月,挤在人群中笑吟吟瞧着码头工人忙碌卸粮。

    偶有粮食不小心洒落泥地,拥挤成堆的行人就会一哄而上,不顾护卫官兵鞭落如雨抓起拚命塞进口袋。

    眼下粮食可是东宁府最值钱的物事,一颗一粒都是浪费不得。

    官道上蹄声如雷尘土飞扬,四十多辆鹿车在官兵护卫下辚辚驶进码头,驾车车夫都是身穿青衫矫健敏捷,精气神与寻常车夫迥异。

    有认识车夫身份的悄声议论,“户官度支司这次动作倒快,立马派出官车前来运粮,看样子粮食马上就要入仓,说不定明天官府就会开仓放粮赈济饥民,咱们这些苦哈哈总算有了活路。”

    “乌心粮商囤着大堆粮食想发国难财,粮般返台粮价必然大跌,老天爷开眼亏死那些生娃没屁眼的乌心粮商。”

    徐淑媛杂在人群中抬眼望去,见拉车官鹿都是身高腿长,比寻常驯鹿健壮得多。她不以为异,目光缓缓扫过鹿车,蓦地定在一只高大官鹿身上,目光闪动若有所思,细长柳叶眉渐渐弯成俏美弧形。

    与兴高采烈的老百姓相比,粮船水手人人面色阴沉一言不发,船舷破损留有明显炮弹轰击痕迹,不少水手烟熏火燎身染血迹,只是围观百姓目光都聚在粮袋上,无人注意水手的异样表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