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逆臣(十)(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数日后,比之更早得到天子弃国消息的晋王府和中南经略衙门更快一步,远在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的闽王府北征行营率先公布了这一噩耗。

    但在同时,闽王殿下国姓爷朱成功也在公布了继东南明军在年初时所取得的江山大捷之后,西南明军又创造了一场斩获两万有余的磨盘山大捷。其妄图一战消灭西南明军的企图被李定国和陈凯联手破灭掉了不说,满清的灭国大军也全军覆没。并且,陈、李二人已经在湖广实现了会师,并展开了对满清在西南最后的两处据点的攻势,待解决了武昌的顽敌,便可以顺江而下,与东南明军会师于南京城下!

    一坏一好两个消息同时放出,前者能给分到的注意力就会少上很多。而且,这还没完。郑成功宣布,闽王府和晋王府已经达成一致,由于太后和太子一并入缅,所以他们不会仿英宗皇帝北狩旧例而另立新君继承大统,而是继续拥戴南狩的永历皇帝。并且,他们将积极响应中南经略湘国公陈凯之倡议,抓紧时间筹建战时内阁,以协调各部王师完成驱除鞑虏之伟业。

    为此,应陈凯之邀,除川鄂督师文安之、两广督师郭之奇外,前礼部尚书钱谦益和兵部左侍郎张煌言也会立刻从绍兴启程,奔赴湖广参加由召集人陈凯策划和主持的战时内阁筹备会议。

    另外,晋王李定国已经决定,在战时内阁成立之日,便会将今上所赐之黄钺移交给战时内阁,由战时内阁代持批红之权,节制各部王师。闽王郑成功则表示他将尽快收复南京,以便于战时内阁能够在孝陵集体奏请太祖高皇帝,以安天下人心。

    到最后,郑成功在麾下众将、官员、幕僚及汇聚于此的江浙抗清人士面前慷慨陈词,表示虽然永历弃国而去,但是他们这些忠臣仍旧会为高皇帝驱除鞑虏方建立大明帝国继续战斗下去。同时告知满清的官吏将校,大明天子南狩尚且可以迎回,两场大捷之下,满清的覆亡之日已不远矣,勒令他们早日迷途知返,否则便是玉石俱焚。并严词警告那些可能存在的野心家,必须尽快放弃任何篡夺皇位的企图,否则必将遭至他们这些忠臣们的群起而攻之。

    总而言之,这是一场在天子弃国的噩耗之下,由大明的忠臣们自发发起的爱国救亡运动,他们师法的是周召共和的古之先例,也必将为大明带来最终的胜利!

    郑成功的檄文一出,伴随着的不仅仅是钱谦益和张煌言在隆重的送别仪式后大张旗鼓的踏上了赶赴湖广的旅途,黄宗羲在郑成功接到书信的当日便启程出发。这位享誉江浙的姚江黄孝子不光是发动了一切可以发动的人脉,为郑成功的檄文广而告之,更是携带了大量钱谦益的亲笔书信,潜入满清控制区,鼓动那些与钱谦益有关的抗清人士和大明遗老们站出来为战时内阁说话。

    于是乎,天子弃国和战时内阁这两件惊天大事迅速地在东南大地上传播开来,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坊间乡下、茶楼酒馆、官衙野店,无论是明军控制区,还是清军控制区,到处都是讨论着这两件千载难见的大事的声音。

    “天子弃国,天呐,这怕是上千年都没有过的事情了吧?”

    “这其实也不新鲜了,当年英宗皇帝北狩,也先的大军都杀到京城城下了,大明宁可另立新君也不肯与蒙古鞑子妥协,最后还是把蒙古鞑子赶跑了。这回,要不是太后和太子都南狩了,搞不好还是要另立新君的。但既然闽王府和晋王府都商量妥当了,又有陈经略在,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参差吧。”

    “英宗皇帝的北狩和今上的南狩还是不一样吧?”

    “这倒也是,所以陈经略才会师法周召共和的典故筹建战时内阁。”

    “那为何不直接师法,何故还要搞个战时内阁出来?”

    “这你就不晓得了吧,周召共和是当年宗室出身的二相在厉王被逐的情况下代天子行政,而皇明则素来是以内阁辅政,宗室无旨是不能离开封地的,更别说是入朝辅政了。不说那些养尊处优惯了的宗室大王,只说照搬全收的话,岂不是要晋王和闽王那两個武人持国,那还不乱套了吗!”

    “原来如此,兄台高见啊。”

    “……”

    郑成功还好,至于李定国的执政能力吧,就一言难尽了。就像是打仗最好还是让武将负责,行政则交给文官,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总好过外行指挥内行不是。

    “我听说,陈经略和闽王殿下还有晋王殿下关系都是极好的。”

    “能不好吗,人家可都是姻亲的关系。这个我可以给你细说说,这晋王府的世子妃便是闽王殿下的小郡主,闽王殿下的妹妹又嫁给了陈经略。我还听说,陈经略最早是闽王殿下的幕僚出身,后来闽王殿下主攻福建,陈经略就在粤东严防死守,拼死抗下了不知道多少波鞑子的猛攻。另外,陈经略还曾襄助晋王殿下收复广东,等晋王殿下去从那逆贼孙可望手里救驾时,便将广东交托给了陈经略。你说,要不是实在亲戚,能那么大方吗?”

    “就怕一般的亲戚都不会那么大方,这怎么着也得是生死相托的兄弟了啊。”

    “谁说不是呢。我听说,闽王殿下的江山大捷就有陈经略的牵制之功,晋王殿下的磨盘山大捷又有陈经略的赞画之功。不似闽王殿下,晋王殿下手里面可是有今上赐予的假黄钺的,那可是监国的大权,陈经略的经略之职和国公的爵位就是酬磨盘山大捷的功劳。等江山大捷和收复江西的功劳下来,搞不好陈经略就能晋郡王爵位了。”

    “文官也能封郡王?”

    “那怎么不行,武将封得亲王,文官凭什么连郡王都封不得了。不说别的,湖广的何督师都追封了郡王的爵位。国朝赐爵是以军功论的,陈经略那么多的功劳,那么大的功劳,怎么着,还不如个丢了湖广的何腾蛟了?”

    “……”

    人们往往只会选择性的相信他们愿意去相信的东西,南明至今,内斗不绝于耳,有识之士对此深恶痛绝。正因为如此,他们便更加希望明军之间能够团结一致,就像是很多人为西营三王不和而痛惜,得知郑成功、李定国和陈凯之间是姻亲关系,自然对他们之间的情谊多了一份期待。

    更让人感到欣喜的是,远在东南和西南的闽、晋两藩不只有姻亲的关系,更有陈凯作为纽带,这两部三支明军实现合作,这一遭也不是第一回了。有过永历八年一举光复闽粤两省的旧例,现在这哥仨儿在天子弃国的噩耗之下,再度携手挽此天倾,也就不奇怪了。

    “我可早就听说了,陈经略才高八斗,在老家是知名的才子。人家不是考不上功名,是没兴趣考,压根儿不愿意做官。要不是鞑子入关,杀了那么老些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