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伍子胥毒计(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p; 在齐国的国情有所好转后,齐侯便不再从谏如流,而是采用忠臣、奸臣“两用之”。

    他既需要晏婴、司马穰苴等忠臣为其治国安邦,又不能离开梁丘据、裔款等奸臣的阿谀奉承。

    以至于在历史上,齐侯也就是齐景公临终前,废长立幼。

    致使景公死后不久,田乞乘虚发动政变,夺取了齐国朝政大权,拉开了“田氏代齐”的序幕。

    玩鸟丧志,重鸟轻人才!

    这更是之前晏婴对于齐侯的评价。

    庆忌微微一笑道:“晏婴在齐国深得人心,且晏氏一族,久受齐国之国恩,寡人欲使齐侯与晏婴晏氏离心离德,如之奈何?”

    “大王,如此不难也。”

    伍子胥冷笑道:“晏婴为齐国敢言直谏之诤臣,其人虽不在朝堂,然齐侯对晏婴仍旧备受信重,于晏婴之逆耳忠言,也可从善如流。”

    “然,今晏婴使吴,人在金陵,君臣相隔千余里,若如此,大王何不遣人或令田乞在临淄造谣,言及晏婴有叛齐投吴之心?”

    闻言,庆忌摇摇头道:“如此,未可也。晏婴公忠体国,其为人齐国上下有目共睹,如何能在垂垂老矣之际,做出此等晚节不保之事?”

    “大王或可将晏婴滞留于吴多时,再伪造晏婴之手迹,传书于其子,令其举家迁至吴地,待为上宾。”

    “再以威逼利诱,使晏婴之随从告发晏婴私通吴国之事。或以重金,使田乞、梁丘据等齐国重臣弹劾晏婴!”

    “若是这般,三人成虎,以齐侯多疑之个性,岂能不排斥晏婴,排斥晏氏?”

    一听这话,庆忌顿时笑吟吟的道:“子胥,不愧是你。此等计谋都能想得出来。”

    “大王谬赞。”

    伍子胥连忙躬身道。

    他所提出的这一条计策,可不是什么好主意,而是“毒计”!

    先是将晏婴暗暗扣押在金陵,再让人模仿晏婴的笔迹伪造一封家书,让远在齐国临淄的晏婴之子举家迁徙到吴国。

    接着,再威逼利诱,让晏婴的随从告发自己的晏婴即将叛齐投吴的事情,然后再让田乞、梁丘据这些齐国的大臣弹劾晏婴……

    这条毒计,堪称是天衣无缝的。

    也只有伍子胥这种心如蛇蝎,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的狠人能想得出来!

    “报!”

    这时,一名宿卫急匆匆的进入滋德殿。

    “何事?”

    宿卫连忙递上一道竹简,单膝跪地道:“临淄急报!八百里加急!”

    所谓的“八百里加急”,可谓是吴国独有的。

    吴国现在有着较为完善的驿站制度。

    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

    按规定要求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800里。

    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而且撞死人不负责!

    此时的吴国,有驿站405个,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五千多人,其中驿兵四千人左右。

    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