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中原桥头堡(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说不定在因缘际会之下,还能联起手来,一起谋求更大的利益。

    伯噽离开后,庆忌又将目光放在伍子胥、范蠡的身上,问道:“寡人欲在周王室的王畿之地设立一个介卿,并驻防兵马。”

    “你们认为,我吴国应在洛邑附近驻防多少兵马,以何人为介卿更好?”

    闻言,伍子胥与范蠡都不禁对视一眼,陷入了沉思。

    “大王,臣以为驻防洛邑的兵马,不能太多,也不可太少。”

    范蠡首先回答道:“吴军若多,则临近的郑国、晋国定然坐卧不安。”

    “吴军若少,则起不到一定的震慑作用。所以,臣认为,三千人或五千人最好。”

    庆忌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他的想法跟范蠡是不谋而合的。

    庆忌现在已经将周王室的地盘,视作了自己的地盘。

    但,说到底,庆忌此时取得周王室正卿,并驻防兵马的所作所为,只是想在中原安插一颗钉子。

    这无疑是晋国的眼中钉、肉中刺,是来恶心一下晋人的。

    这能确保晋国不敢轻举妄动,同时也能将洛邑之地,充当吴国进军中原的桥头堡。

    “对于介卿的人选,你们意下如何?”

    “大王,臣愿意留在洛邑,担任周王室的介卿!”

    范蠡主动请缨。

    庆忌却是摆了摆手道:“不可。洛邑王畿之地,是一个是非之地,少伯你留在这里,是小材大用了。”

    庆忌当然不会将范蠡留在洛邑。

    因为庆忌可以预料到,在这之后的洛邑一定会成为一个是非之地,明争暗斗不断,指不定哪一日晋军就会打过来,将吴国的势力赶出去。

    庆忌纯粹只是想恶心一下晋国,顺便牵制一下以晋国为首的中原诸侯而已。

    相对来说,范蠡留在洛邑的用处是不大的。

    这个时候,伍子胥进言道:“大王,留在洛邑为介卿之人,必须文武兼备,能斡旋于中原诸侯之间,使晋人不敢轻举妄动。”.CoM

    “以臣之见,田穰苴最为合适。”

    闻言,庆忌微微颔首道:“善!”

    田穰苴的确是目前看来,最为合适的人选。

    毫无疑问,庆忌在周王室的这个“正卿”只是挂名的,真正能发挥作用的是屯驻于洛邑的“介卿”。

    田穰苴的军事才能很强,具备一定的政治头脑,也能言善辩,留在洛邑出任周王室的介卿,的确不错。

    思来想去的庆忌,终于说道:“便以田穰苴为介卿,率五千精兵驻防洛邑王城附近。”

    “大王英明!”

    伍子胥与范蠡都连忙表示赞同。

    五千人,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却一定能对晋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大王,臣有一事,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伍子胥的脸色颇为迟疑的询问道。

    “但说无妨。”

    “大王,臣以为,荆国的设立,已经无足轻重。大王何不取缔荆国,在荆地设置郡县?”

    伍子胥低着头道:“而今,我吴国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可以进入中原,与晋人一决高下。”

    “由荆地而入中原,与晋国争霸,若成,大王可趁势而下,称‘方伯’。”

    “若不成,大王也当退守荆地,如当年楚国一般坐控江淮、方城,则晋人和中原诸侯,也当无法南下伐我吴国!”

    82中文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