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带甲三十万(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nbsp;   至于寻常的岁俸(年薪),那不是一般士卒能享有的待遇。

    吴国将按照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的俸禄,给予士卒应有的待遇。

    在军中,每顿吃的饭菜因爵位不同而不同。

    “簪鸟”可以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干草半石。

    岁俸的话,从第一级公士,到第二十级彻侯,岁俸是五十石到一千石不等……

    “大王,臣以为,我吴国的西南之地,以及岭南六郡,时常发生叛乱,屡禁不止。何以也?”

    伍子胥痛心疾首的道:“大王的恩德,泽被四方,新吴人却不知感恩,恩将仇报,不服王化!”

    “若以大军镇压,则大军一去,恐怕叛乱又起,祸乱边境!”

    “是故,臣以为,大王当移民戍边,以稳固南方边陲!”

    移民戍边?

    这在吴国君臣看来,的确是可取的一种做法。

    历朝历代,也都有移民戍边的例子,而且收效显着。

    就庆忌所知道的,历史上蒙恬在秦始皇的命令下驱逐了河套地区的匈奴人,然后在当地设郡县,并迁移关中移民进入河套地区进行屯垦戍边。

    秦王朝南征百越胜利后将占领区域设郡县,南征的几十万秦军就地屯垦,并且迁移大量中原移民进入百越地区屯垦戍边,人数多达数十万人。

    汉武帝时,为加强北方边防,曾一次就移民七十余万口,充实北方诸郡,实行兵农结合。

    这样一来,既减轻了国家的兵饷负担,又保证了边境的安全。

    由于采取了移民实边和屯田戍边的措施,汉代西北边境一带的经济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虚边失地,与移民实边,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

    而在吴国的朝野上下,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的两种声音。

    一种是虚边,一种是实边!

    反正,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作为国君的庆忌,一时间并没有确立究竟是虚边,还是实边。

    因为庆忌主张的,一直都是因地制宜,而非是墨守成规……

    “大王,臣以为不妥!”

    伍子胥的话音一落,适才还赞同伍子胥扩军的计然,立马站出来反驳道:“大司马所主张,移民戍边?”

    “却不知道,要迁移的,是何处的黎庶?”

    “请大王明鉴!”

    “过去,我吴国具有岭南六郡、西南三郡,以钱财、农具、耕牛、布匹、房屋等东西,甚至是爵位,来鼓励国内的黎庶进入南方屯田垦荒,只是收效甚微。”

    “这十年来,在大王的力主下,凡有作奸犯科之人,即囚犯,都被流放到岭南、西南,使他们定居于那里,繁衍生息。”

    “只是,区区几千囚犯、刑徒,面对百万南人,何以立足?”

    “怕是还不等他们同化南人,自己便已经被南人所融合……”

    顿了一下,计然又朝着庆忌躬身作揖,慨然道:“大王!”

    “移民戍边之举,实在不妥!臣以为,应当虚边以稳固国本,将四境之南人,迁入内地,编户齐民,妥善安置!”

    “如此,不出数十年,则南人必定归化,完全成为我吴国的一份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