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翻地覆慨而慷!(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武植不喊口号悄无声息地变革,悄然改变着大宋朝的官场,互相倾轧的现象明显少了很多。上层建筑的建设,制度的完善,带来的是政通人和,勠力同心。

    有了健全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武植要实现富国强兵的计划就会顺利得多。下一步,他要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育,尤其是扫盲教育和军事教育,并准备扩编华夏军,整编军队,壮大宋朝的军事力量。武植要做的事情,着实不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国强军要靠技术进步来推动。

    “潘武记”集团的炼钢厂和水泥厂已经建造起来了,目前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试生产。很多技术难题都一一被工匠们攻克了下来,量产成为了可能!

    在武植的谋划下,如是传媒集团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了六个分公司,扩招了很多员工和记者,专门进行政策宣传和情报收集工作。西北环庆路庆州设立一个,面对的是西夏和西北各路;北面大兴路大庆和东北兴北路燕京各设立一个,专门应对辽国和北方各路;西边成都府路成都府设立一个,专门应对的是吐蕃诸部和西南各路;东边两浙路杭州设立一个,专门应对江浙等江南一带;南边广南东路肇庆府设立一个,专门应对岭南各路。开封府公司总部则统领一切,辐射京畿路周边各个地域。

    快达运输公司也在全国各路设立了分公司,扩招了很多物流人员,把运输网络连成了一片,这既拓宽了“潘武记”集团的销售和运输渠道,也便于日后华夏军兵力的远程投送,一举两得。

    武植提请皇太后下旨,扩编华夏军,增加两个军,每个军满员三万六千余人,加上原有的第一军,三个军合计兵力将近十一万人,组成一个集团军,集团军总司令由武植担任,副总司令则为燕胜。

    在扩编华夏军的同时,武植以特种作战团为基础组建了新的京师戍卫部队,编制为一个师,其官兵都是从华夏军中择优选拔的,官兵待遇要比华夏军更高,武植任命索超为京师戍卫部队的统帅,职级等同于军级,正五品。

    扩编了华夏军后,武植对冗余的禁军部队进行了大幅度的裁员,把战斗力低下的禁军裁撤了将近一半,只保留了西北、西南、北方、东北等戍守在边境的禁军的整体编制,内地的禁军裁员大半,把大部分老弱病残的官兵都剔除出了禁军队伍,安置到各个地方去当小官小吏。裁员过后,八十万禁军队伍只剩下了四十五万人,裁掉了三十五万名官兵!其中西北禁军保留十二万,西南禁军保留五万,北方禁军有八万,东北禁军有十万,京城周围及其他地方则共有十万禁军。京城周围也仅仅保留了三万禁军,职责只限于维持京城周围的地方治安和缉拿匪盗,戍卫京师的大权则完全落在了华夏军的手中。

    裁员后的禁军相应地提高了士兵的军饷和待遇,但除了华夏军训练使用手榴弹、火箭等新式武器之外,其他的禁军队伍则还是继续使用常规的武器,沿袭传统的作战方式,只是多配备了骑兵队伍,加强了禁军的机动灵活性,提升了作战能力。

    相应地,武植也对厢兵、乡兵和蕃兵进行了精简改革,裁撤了很多冗余人员,精兵简政,七十万兵员左右的厢兵、乡兵和蕃兵,经过裁员,最终只保留了四十万人。兵员少了,待遇自然也提了上去,这些地方部队的战斗力并没有降低多少,反而变得更有凝聚力,战斗力也随之得到了提高。

    扩编好华夏军后,武植在每个军中增设了一个师的骑兵队伍,在每个军中都增设一个特种作战团,按照第一军的训练方式开展强化训练。而在这次华夏军扩编时,武植一直想招揽的柴进、张清、晁盖、戴宗、张横、张青、方腊、方七佛等人竟然慕名而至,参加了华夏军,武植当然是欣然笑纳,把这几个人直接就提拔为都头,让他们尽情发挥自己的本事。

    而在山东济州郓城当私塾先生的吴加亮,则被武植的如是传媒集团招揽于麾下,成了一名记者,并让他分管杭州分公司,物尽其用。

    武植让皇太后出一纸诏令,把任职海州知州的张叔夜从千里之外的海州调回了京城,并提拔他为正五品的都指挥使,让他统领华夏军第三军,这是一个精通兵法的狠人,值得培养。

    第一军还是由林冲统领,而第二军则由王进统领着,这两人都是武植的嫡系,使用起来比较放心。

    军事改革完毕后,“潘武记”集团的炼钢厂终于炼出了第一炉钢水!当滚烫的钢水流过冷水中,在如雾的水汽中变成一根根钢棒和一块块钢板时,武植是激动万分。只要经过不断的改进,有了好的钢材,那他制造枪炮的梦想要成为现实就为之不远了!

    而好事接踵而至,在炼出钢水后不久,“潘武记”集团的水泥厂也出炉了第一炉水泥!当灰色的粉末出现在武植的眼前时,武植也是激动莫名。经过混凝土试验后检测得出,这批制造出来的水泥强度差不多在325号到425号之间,还没有达到武植的最低标准!于是,武植要求工匠们通过控制水泥原料不同成分的比例和控制烧结时间等生产工艺来提高水泥的强度,至少要达到425号才算是合格的产品。

    水泥厂的工匠们经过不断地摸索探究,历尽千辛万苦,数月后,终于制造出了合格的425号水泥来。看着用这些水泥制成的混凝土块,那硬如石头的坚韧品质,武植知道,这就是他梦寐以求的425号水泥了!

    有了合格的钢材和水泥,武植的第一个民生目标就提上了日程,那就是修路架桥。武植计划从京城出发,往陪都南京应天府、北京大名府、西京河南府浇筑上五米宽的水泥路,并往西南的成都府、西北的会州、洪州、麟州、北方的大兴府、东北方的燕京府都铺上五米宽的水泥路,沿途经过京兆府、兴元府、梓州、凤翔府、渭州、太原府、延安府、真定府、河间府等地,相当于把边陲重镇与开封府连成了一片,以后投送兵力时可以通过四轮马车来运送,既便捷又稳当。

    在此基础上,武植还打算往青州、扬州、杭州、江宁府、江陵府等重要的州府也铺上五米宽的水泥路,便于通商运输。

    铺路的事情,武植交给了户部、工部和禁军共同去完成,地方的厢兵和乡兵参与维持秩序,并从各个地方募集民工来修路,不得强迫摊派,以自愿为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