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地方上的财务问题(上)(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正德二十三年,十二月初六。

    吉囊还在打莫斯科。

    朱厚照在北京,翻看着最近各地的物价、以及各种情报。

    经历后一整年的调整,以及人为对精粮价格的抬价,现在大明的新麦、新米的价格,成功上升到三厘一斤。

    一年份陈米、陈麦是两厘五每斤。

    二三四年份的是两厘。

    五年以上的,统一为一厘五。

    对应的,地瓜每斤价格为零点二厘、土豆为零点五厘、湿玉米为一厘、干玉米为一厘二、木薯在西南的价格为零点三厘。

    伴随着乡镇公司化的推行,很多队办企业完成了更加细致的分工。

    他们为了赚更多的钱,统一规划可用耕地,然后放弃稻麦这些精粮,转而在坡地、山脚,利用乡镇富裕的人力,人为改造,平整土地。

    以东南浙西、赣南、闽西、粤北为例,当地作为今年主要的地瓜、玉米辐射种植区域,在之前本地的知府协调之下,完成了一些水库、湖泊、河道的建设后,年初开始就效仿朱厚照在安溪开辟的茶园一样,提前规划了山坡地的开垦。

    然后,先种南瓜、再种丝瓜、再把红薯、玉米分配下去种植。

    经历两季的种植,本地送来报告是,他们成功完成了今年的粮食富裕任务。

    还养了猪。

    就是长得慢,毕竟猪只靠瓜果和地瓜活着,猪不吃荤的也不会长得快,更重要的是用的还是中国本土黑猪。

    不过,人基本上摆脱了饥饿问题。

    至于地瓜怎么保存。

    这个简单,晒成地瓜干,将地瓜干晒得白白的。

    要吃的时候,重新加水煮到粘稠,再加一点油花,就能吃到香甜的地瓜粥。

    地瓜的普及,很好的解决了贫穷人口的口粮问题。

    虽然地瓜现在还在培育之中,亩产没有办法跟后世一样犀利,但也比山里种植稻麦生产得多,混合米粥吃,能让更多人度过灾荒活下来。

    朱厚照看着情报,然后还有一些各地征税报告,因为很多地方不种米粮,转而种植地瓜、玉米、土豆这些经济作物。

    玉米还好说,晒干了也可以充当米麦一样收获。

    但地瓜和土豆,前者晒干了不见得比稻麦收获的多,后者不好晒干,还不耐储存。

    所以,税务总局这边有几个试点成果。

    如果直接征收实物税,储存和远距离运输是个大麻烦,已经有些地方的地瓜被迫拉去酿酒。

    如果征收钞币税,那么地瓜每斤价格才零点二厘,地瓜干也才零点五厘,土豆更是只有五厘。

    然后要换成当季的米,相当于有十五倍差距。

    十五斤地瓜才值一斤当季米的价格。

    如果这么安排,按照现在山区亩均地瓜产量在五六百斤上下,平均每年亩产出一千斤算,一成入税,一成入省府作为提调,三成入乡镇仓库保存。

    相当于一百斤地瓜入税,看起来多了,但实际上这一百斤才等于六斤六两七钱的米。

    相较于单纯的米麦上税而言,粮食税收就贬值差不多百分之六十八左右。

    同时,这也导致了省府提调的粮食根本不够用。

    省府不缺粮食,缺钱,毕竟地方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