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开发公司(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bsp; 安装在床头柜边的电话声是清脆的响起。

    直接给两人都吓了一大跳。

    老许同志放下报纸朝着电话机上的区号一看,是来自京城的电话号码,顿时就意识到是小许打来的电话。

    拿起电话接通后,聊了一些生活上的近况,也免不了感慨了一下说散就散的老大哥,然后回到许旭电话而来所关注的主题。

    老许同志是道:“这还需要长期持有下去么?这几天这边都是风声鹤唳的,本来这周眼瞅着单股六千有望,但出了这档子事情后,目前是回落到五千五的区间徘徊着。”

    许旭心里简单一盘算,这相对于心中所记载了股价,回落有大四百,相当于股票账户上的27股总账面价值是缩水了一万出头。

    对此,许旭并没肉疼,他知道这只会是暂时的。随着老大哥扑街倒下,东方小老弟虽受余潮波动但处理果断,这股价还会重新的涨回来,并且会因信心大增而继续翻滚上涨。

    不但许旭听闻账面价值出现缩水情况后波澜不惊,老许同志亦是如此。

    在电话里,即便豫园商场这支股的涨势因为北方爆出一颗大炮仗而受到影响止步不前,老许说到这些时的语气也没有表现得特别的忧虑。

    很明显,经历了股价从三位数一路呈翻滚上涨到四位数的老许同志,心态也变得沉稳了起来。

    尤其在老大哥这种事件上,他相信上面的力量,会引以为鉴,稳定为上。

    眼下许旭听着就道:“我们不管这些风吹草动,继续持有下去,要不是现在上车成本过高,多少想汇一笔钱回去,趁着这股价回落的风波,再购入一点回来。”

    老许同志闻言,诧异道:“你身上哪来的这么多钱?”

    一直负责给小许当工具人的老许同志再清楚不过豫园商场的如今股价,即便回落也是处于高位,买一股就要五千多,听小许这话里意思,再购入一点就意味着他手上至少有这么多钱!

    这在老许看来,很是有些不可思议,难不成八一厂给的工资这么高了么?

    八一厂工资确实没这么高,而且到目前为止,因为自己此前一直处于借调状态,所以还没拿过厂里的工资呢……许旭是笑着道:“之前发了篇小说,攒了些稿费,要是还能买到一本今年八月或者十月这两期的《十月》杂志,就能看到上面有我的名字。”

    这事儿许旭本以为老许能够主动发现,但显然,文学老白的老许隔了这么长时间是没有什么发觉。

    发表小说?

    乍然听闻,老许瞅了一眼旁边编织毛衣裤的老婆大人,如出一辙的是露出意外之色。

    很是猝不及防。

    这可算冷不丁的小许又抖出一颗大卫星!

    虽然两人并不知道《十月》在文学刊物里的分量,但并不妨碍从发表小说这件事上感觉到的格局。

    因为犹然记得前不久,街坊里有一个读高中的孩子,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散文,在报纸刊发出来之后,好家伙,全巷子里就全都知道了,一下子就成为了街坊教育子女的称赞对象。

    两人当时还在感慨,要是小许不走文工团这条路,也去按部就班的读书,说不定也能发点文章去上报。

    为此,这会儿坐在旁边听着电话、停下针线活儿的许母是甚觉遗憾,因为当初沿着老许的路送去文工团,是浪费了自己怀胎时辛苦强迫听交响乐、读晦涩的文学作所花的力气,也浪费了他那房间里买的一书架的书。

    没曾想,前几日的感慨忽然就化作了现实。

    这也不能怪这两位没有主动发现,自小许离开家门后,家里就没有订阅文学期刊的习惯了,浪费那个钱作甚,而且就算看见了《文艺报》点名,在没有许旭主动告知的情况下,那也只会下意识的以为是重名。

    此刻一听小许还冷不丁的做出了这样一个成绩,老许颇有种老怀甚慰的感觉,家里也出了一名文化人了!当下就决定,明早去书店看看有没有卖。

    聊完主事儿之后,电话就来到了家常时间。

    老许想起刚才自己在报纸上看到的事情,是说道:“刚才我刚在解放报纸上看到一个消息,市里的浦东开发领导小组,马上要成立一个陆家嘴开发公司,嘿,那片烂泥渡有啥可开发的,一旦刮起台风下起大雨,破路走都走不动,全是旧房危棚简屋……”

    老许同志的本意,是对离家日久的小许,聊一聊家乡出现的新变化,谈家乡嘛,语气自然是吐槽。

    不过,许旭听到“陆家嘴开发公司”后,却是神色一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