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地,再也动弹不得。

    “依照前例。”林珩站在车上,交代黑骑送信各军。

    国君们一回生

    两回熟,各自开始行动,分片捕获犬戎。

    众人很有眼色,各取少数,绝大多数留给晋侯。

    “君侯运筹帷幄,方能拦截逃贼。吾等仰赖君侯,实不应多取。”曹伯代表众人发声,国君们一致点头,无一人提出异议。

    林珩没有推辞,接受众人的示好,命黑骑清点俘虏。

    “部落首领一个不留。”

    “反抗者杀,不驯者鞭,绳缚送回。”

    壬章出任岭州县令,城内偶有胡商往来,对荒漠诸胡有所了解。

    “犬戎,禽兽也。不识教化,唯惧刀锋。驯之以鞭,使惧,方能用。”

    壬章说话时,犬戎正被骑士驱赶,五人或十人站在一起,方便清点数量。

    整个过程中,骑士手段严酷,动辄呵斥鞭打。犬戎却是异常驯服,没有一人胆敢呲牙。

    公子原穿过人群,距离战车五步下马,迅速整理衣冠,叠手下拜:“参见君上!”

    “兄长请起。”林珩迈步走下战车,亲自扶起公子原,把臂笑道,“此役大获全胜,兄长居功至伟。归国之后,当以战功授田。”

    他没有刻意提高声音,却让周围人同时一静。

    战功授田,凭斩获首级论功行赏,事情早已经传遍国内,乡野老幼皆有耳闻。

    晋人多以为国战才能计功,听君上今日所言,斩胡也算战功?

    若真是如此……

    一念闪过脑海,晋军一齐望北,目光灿亮如星。

    在他们眼中,贫瘠的荒漠摇身一变,遍地都是金砖。游荡在荒漠中的胡部不再毫无价值,分明是唾手可得的战功!

    晋军越想越是激动,不由得心头火热。

    将众人的表情收入眼底,林珩有意再添一把火:“斩首十级,捕犬戎二十以上者,授爵一级。”

    此言一出,四周鸦雀无声。

    不仅是晋军,诸侯国兵都不免加重呼吸。

    战功授田,战功赐爵。

    做梦都不敢想,此刻正发生在眼前!

    经此一战,林珩说一不二、言出必行的形象深入人心。当众承诺授田赐爵,没人认为他会食言。

    晋军心潮澎湃,抑制不住激动的情绪,同时举起戈矛顿地,并以刀背敲击盾牌,山呼声震耳欲聋:“君上武威!”

    军仆敲响战鼓,一记接着一记,鼓声铿锵有力。

    声音传遍旷野,久久回荡。

    犬戎被欢呼和鼓声惊吓,集体瑟缩在地上,挤挤挨挨靠在一起,睁大双眼一动也不敢动。

    各国甲士看向晋军,口中缄默不语,神情中满是羡慕。

    公子齐双眼发亮,恨不能当场记录下来,回国后仿效实行。经信平君叛乱,蜀国朝堂必要清洗,氏族们会老实一段时间,正好实施变法。

    西境诸侯则心情复杂。

    能坐稳国君之位,不会缺乏政治目光。他们能看出晋人的亢奋,能参透林珩的目的,却无法参照实行。

    “晋侯大权独揽,军队如臂指使,氏族俯首帖耳,实乃霸主之姿。”曹伯感叹道。()

    长沂君站在他身边,转头看向兄长,低声道:我观晋要变法,今后势不可挡。兄长也需早作打算。

    ?本作者来自远方提醒您《林珩》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

    “晋之法,曹不可行。”曹伯摇摇头,叹息一声,“国力不及,军队不及,财富不及,人心不及。为今之计,维系盟约,依附强晋,借机肃清国内,先保国祚安稳。”

    曹伯一度自暴自弃,如今找回希望,态度相当务实。

    他知晓变法的好处,但要切合实际,不能好高骛远。以曹国目前的情况,步子不宜迈得太大。

    “清理朝堂,使三令交权。请国太夫人荣养,断绝同前朝的联系。诸事妥当,方能再谈其他。”

    长沂君意识到自己的疏忽,当即道:“大兄所言甚是,是我冒进。”

    兄弟俩说话时,后、纪、巩等国的国君不言不语,神情变得凝重,心中各有思量。

    许伯很是后怕,寒意蹿升脊背。

    他一定是昏了头,才会想同晋侯玩心思。如果这次能活着归国,他一定祭拜太庙,献牺牲祭祀天地鬼神,感谢祖宗保佑。

    蕲君的想法与众不同。看着眼前一幕,他叫来随军的政令,商量道:“我找到一个新地方,适合迁都。”

    政令表情一片空白。

    又要迁都?

    “君上,为何想到迁都?”

    “我慕晋侯,离近些感沐风尚。蕲地狭民少,十年如一日穷困,长此以往国不能存。穷需思变,近强晋能得庇护,晋法习得一二受用无穷。”蕲君一口气道出想法,目光炯炯看向政令,“卿意下如何?”

    政令表情微变,明显被蕲君说动。

    蕲国穷得叮当响,国君的库房能跑马,氏族家里也没余粮。大家一样受穷,穷到没心思争权夺利,君臣关系相当融洽。

    “我国疆土虽小,有一处同晋接壤。”蕲君再接再厉,举起尾指,用拇指指尖比划出一小截,“就迁到这里。”

    “该处仅有一村庄。”政令提醒道。

    “无妨。”蕲君咧嘴一笑,“我年少时还住过草屋,顶多艰难些日子罢了。待安顿下来就召匠人造城,还可向晋君求助。”

    “若晋君派人前来,国都恐要氏晋。”政令压低声音。

    “附庸晋国,为晋臣属,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蕲君目光微闪,话中饱含深意,“大争之世,群雄四起。蕲国无能与人争,夹缝求生尤为艰难。不如依附强晋,赤胆忠心以保安稳。”

    政令听入耳中,没有再提反对意见,正色叠手下拜,沉声道:“遵君上旨意.”!

    ()    来自远方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