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春耕(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自兴庆三年夏,宋军挺进河西,宋廷移民实边,屯田戍耕,来自四川的近百万移民陆续迁居河西各地,筚路蓝缕,在一片废墟上重建家园,顽强生根。

    好在蒙古大军只在河西待了一年出头,河西虽然人口损失巨大,但有大量四川移民进入,正好可以填补差需。但战火涂炭过的城池要塞、房屋驿站,则要一砖一瓦垒成。

    移民进入河西,河西各地屯垦,恢复工商业,河西制置司衙门派遣官员,在河西四郡及河西各县镇建立衙门,治理民政,新造户籍,劝课农桑,平决狱讼及催理赋税。

    四年过去,河西路人口已近百万,屋舍俨然,城墙修葺一新,其热闹繁茂,已经远非宋军当日接手河西时百里无人烟的惨状。

    蒙古大军进入河西时的断壁残垣,良田荒芜,已经被一片熙熙攘攘、沃野千里所代替。

    短短四年过去,由于移民数量远远大于原住民,吏治清明,使得河西境内倒是治安稳定,没有出什么乱子。

    敦煌城,原来的沙州,随着土地开垦,商业繁荣,也恢复了原来的繁华。百姓安居乐业,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coM

    城中南街,街中间的“河西酒楼”中,看着昔里鲁卜的身影,掌柜刘大义笑嘻嘻迎了上去。

    “昔里相公,你来了!”

    昔里家族,昔日河西的世族,可惜这几年坐吃山空,风光不再,家产已经被糟蹋挥霍的差不多了。

    “刘掌柜,不要再叫昔里相公,我现在只是个普通的百姓而已。”

    昔里鲁卜讪讪一笑,在桌旁坐了下来。

    刘大义可不是普通的商人,家大业大,凉州和甘州等地都有他的产业,和宋人的官府交情不一般,他可不敢得罪。

    “刘掌柜,照旧。”

    “昔里相公,小人有个亲戚新购了宅子,他要买些家具。你那还有吗?”

    刘大义离开,一个圆脸胖子围了上来。

    “现在没有了。不过我那还有两把椅子,一张方桌,都是黄花梨的,要不要?”

    “昔里相公,这我得问一下我那亲戚!”

    听到没什么好东西,圆脸胖子兴趣全无,脸上笑容立刻消失,他坐到了一旁,扭过头去,自顾自吃喝,不再搭理昔里鲁卜。

    “好好说说,要的话,我便宜点给你!”

    囊中羞涩,昔里鲁卜已经没羞没臊。

    “好好好!昔里相公,你就等我的信吧。”

    圆脸胖子头也不回,自斟自饮。

    刘大义亲自端上菜来,又一个瘦子围了过来,向昔里鲁卜问道。

    “昔里相公,你那宅子到底卖不卖?那富商李大官人,可是愿意出大价钱。”

    “卖了宅子,我去哪里住?”

    昔里鲁卜脸上陪笑说道。

    “卖了大的,换个小的,够你用上好几年的了!昔里相公,回去好好想想!”

    瘦子自来熟,给自己倒了一杯。

    “好吧,我回去想想。”

    昔里鲁卜端起酒杯,慢慢喝了起来。

    “昔里相公,回去好好想想,过了这个村,可就没了这个店!”

    瘦子还不死心。

    “我知道,我知道。我想想。”

    昔里鲁卜点点头,沉思了起来。

    “好好想想!”

    瘦子拍了拍昔里鲁卜的肩膀,转身离开。

    “昔里相公,别听那厮的。他有多黑心,你难道不知道吗?”

    刘大义过来,在昔里鲁卜耳边轻声说道。

    “多谢刘掌柜。多谢了。”

    “昔里鲁卜,你要是真想卖宅子,你去找官府,安稳不说,钱也不会少。你有那么多亲戚朋友在灵州和兴州,你做点买卖,不比什么都好?”

    刘大义心善,看昔里鲁卜浑浑噩噩,给他出起了主意。

    “多谢刘掌柜提醒!”

    昔里鲁卜点点头,忽然开口。

    “刘掌柜,你说我卖了宅子,带上以前的家人,下南洋或者去非洲怎么样?种上几百亩地,盖个庄园,怎么样?”

    “昔里相公,看来你也不傻啊!”

    刘大义哈哈笑了起来。

    “下南洋印度洋非洲,沿途不需要盘缠,去了吃喝管饱。你昔里家族都会养马,去了那些地方,有的是大展身手的机会。”

    下南洋印度洋非洲,报纸上屡见不鲜,连昔里鲁卜也是动了心思。

    “我吧,主要是因为不想在河西待了,想离开这个伤心地,重新来过。”

    这一刻,昔里鲁卜难得地人间清醒。

    “昔里相公,只要你自己觉得舒服就行。”

    掌柜说完就要走开,却被瘦子叫住。

    “刘掌柜,昔里相公,春耕开始了,你们不去看看吗?”

    “我就不去了,店里太忙。昔里鲁卜,你不去看看,安抚使范相公、郡守江相公可都在,顺便熟悉一下。河西这地面上,还得和这些封疆大吏、一方父母官搞好关系不是?”

    刘大义笑着摇摇头,反而劝起了昔里鲁卜。

    “刘掌柜,我这就去看看。不过,我想问问去南洋非洲的事情。”

    “昔里相公,这么说,你的宅子要卖了?”

    瘦子和胖子一起,跟在了昔里鲁卜的身后。

    秋耕深,春耕浅。春耕如翻饼,秋耕如掘井。

    春耕深一寸,可顶一遍粪。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

    敦煌南城外五里,阳关镇东,一处田间地头,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地头上,一张摆着三牲、果饼的方桌之上,安西郡的几位父母官员,以及一众地方豪族,正在焚香祀奠皇天厚土,众人三伏三拜,谦恭异常。

    河西安抚使范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