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 19 出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19章

    19

    陆家当年三兄弟,长子是陆大根的爹陆厚,次子是陆雩爷爷陆晏河,最小的弟弟则叫陆晏清。

    原本以陆家的条件是读不起书的。但恰巧那时黄河水灾闹饥荒,陆爹娘好心收留了一个快饿死的老书生。后来那老书生投桃报李,留在陆家教导了三兄弟一段时间。

    陆厚不是读书的料,天天逃课,宁愿出去玩泥巴河里抓虾也不愿听先生讲课。

    陆晏河和陆晏清倒能静心把书读下去。尤其是陆晏清,他虽然年纪最小,但读书是最有天赋的,几乎可以达到过目不忘。

    之后,老先生离开。饥荒席卷到了南方。

    陆爹陆娘无法,只能把最小的儿子陆晏清卖掉换取粮食让一家人活下去。

    那年陆晏清七岁。他被卖给了一户生不出儿子,靠卖布为生的夫妻,一度杳无音讯。

    十多年后,才传出他科举中了进士,并入赘相府的消息。

    他一路青云直上,成为了陆家想都不敢想的贵人。

    陆家人不是没想过联系他。但是陆晏清自己不愿认祖归宗。陆爹说,他约莫是对他们当年把他卖掉换粮食一事至今怀恨。

    逢年过节祭祖,陆晏清都是回到养父母家。他本人亦改了名姓,不再叫陆晏清,而是叫做郑燕青。

    当朝二品户部尚书,郑燕青。

    是陆家最遥不可及的一颗星辰。

    再说回陆家剩下的两兄弟。

    陆晏河长大后科举考中秀才,并在本镇娶了一贤妻,戚氏。

    那时陆家还未分家,陆爹、娘,陆晏河和戚氏,以及陆厚共住同一屋檐下。

    其实陆厚尚未成亲,与妻弟同住是不妥的。

    但当时大家都未多想。

    比自己小的弟弟成了秀才,还娶了美妻,自己却仍在黄土地里刨食……日子一久,陆厚心中难念积怨,不平衡。

    而那会陆晏河还想着在科举之路上更进一步,常年在外求学奔考。陆厚与妻弟日夜单独相处,渐渐地就产生情愫,勾搭在了一起。

    这些当然瞒不过陆爹娘的眼睛。但兴许是对大儿子怀有愧疚,他们一直默不作声。

    陆晏河某次赴考回来,就当场撞见妻子与兄长在自己房中颠.鸾.倒.凤,当即勃然大怒。

    他直接休书一封,并请宗中长辈主持公道,与陆氏分家。

    再往后,陆晏河便独自走南闯北讨生活,直到认识陆雩的奶奶萧氏,才重回溪源镇定居。

    因为这段不堪过往,即便回到家乡,陆晏河与自己哥哥一家人依旧老死不相往来。

    分家是丑闻。

    原本陆雩也不想提起,但奈何陆大根这些人实在欺人太甚……

    他便直接讲了出来。而因其描述格外生动,众人就跟在茶馆听说书似的,心情一会激动,一会愤慨。

    而今所有人都一致站在了陆雩这边。

    溪源镇本地人是有

    些排外的。虽然陆大根他们也属于镇隶下治,但他们是乡下的。在镇民们看来,当然还是从小看着长大的陆雩更亲切。

    “你们活该!”立刻就有大娘指着郑淑芬和何春梅帮骂道。

    “真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你们家里能做出这等恶心肮脏之事,你们居然还有脸登门!”

    “还不赶紧滚远点!滚回你们陆家村里去。”

    “别以为仗着小陆年纪小就好欺负。他爹娘虽然不在了,但还有我们呢!尔等休想来吃绝户!”

    镇上上了年纪的大娘大爷们战斗力可不是盖的。双手叉腰,几口唾沫间就几乎要把郑淑芬、何春梅等人的脊梁压弯。她们哪里知道自己公公和婆婆还干出过这等枉顾伦理之事,当即吓得匆匆离开。

    陆大根原还想昏在榻上装死一会,见她们都走了,也赶紧爬起来。

    众人看着他们狼狈离去的身影,又是一阵哄笑。

    “谢谢各位街坊邻居为小弟主持公道。”陆雩弯腰,朝大家一一拱手道:“为聊表谢意,明日陆记早肆全场半价,豆浆免费供应,不收钱。”

    镇民们纷纷一喜,直夸他大气又知恩,同时一拉一踩,顺便把那户龌龊、恬不知耻的陆家人贬低得一无是处。

    经过这出闹剧,人们似乎已淡忘了陆雩曾经去妓院的往事,言语间对他的风评有所好转。

    有的大娘更是对他深表同情,看向他的眼神分外怜爱。

    陆雩转身无意对上她们的目光,冷不丁打了个冷战。

    季半夏下午出去了一趟,回来才得知此事。

    他对陆雩道:“下回你应当遣孝雨来叫我,由我出面拒绝会好些。”

    “无妨,我已处理好了。”陆雩耸了耸肩,“经此一役,他们估计不会再找上门。”

    季半夏端视着他俊美白皙的脸,忽发觉他的胆识亦过人。

    有勇有谋,亦有才华。

    此子未来前途,犹如迷雾,他看不清。

    -

    祁县,汴梁书铺。

    书铺有专门的印刷局,每隔一段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